close

台北市立美術館現正舉辦《建築之境:路易.康》展覽,雖是門外漢,抱著朝聖心情,趕去赴這場建築大師的盛宴。門口,就受到大師巨作「費城塔」的招待,這座塔雖然沒有蓋,但是前衛的生物機能結構,充滿十足的實驗性,觀念新潮。

01-20150329_135648

▲說來奇怪,當我抬頭仰望這座塔的結構,第一印象反倒是朵朵的雲片,組成雲梯,似乎想要直達天聽。想到的,其實是七龍珠裡悟空的觔斗雲,擁有火影鳴人分身術,把自己化為數十片,層層疊疊不斷向上。套一句吉祥話,這可不是祥雲獻瑞嘛~~當然,我也清楚情況絕對不是我想的這樣,回頭乖乖讀簡介。

02-20150328_143714

▲認真點看,「費城塔」外觀結構,其實是像DNA雙螺旋結構,這是正確解答,也是路易.康設計的靈感。1953年美國生物學家詹姆士・華生與英國物理學家法蘭西斯・克里克發現DNA程式,路易.康就做了這項大膽的嚐試,真是很前衛的想法。

03-20150329_135452

▲路易.康的作品,強調純粹幾何,「費城塔」雖是從生物元素取得的靈感,然而其中仍展現出重覆的幾何、重覆的次序,衍生為生生不息的結構。

05-20150329_135349

▲就外觀來看,「費城塔」以DNA為模組,每三層相同的平面為一組。這三層平面,每一層皆為三角型,但這個三角型係由三個六邊形黏貼在一起的組合,因此每一塊都只留下四邊,然後合成一層類三凸型平台(很像雪花的結晶)。 再以三層為一組,疊上一層面積更大的平台,這一層同樣是三個幾何平面的結合,只不過每個轉角不以90度直角收邊,而是再貼上一片方形幾何,與原先三層平台合成一組,總共四層,以「Z」結構漸次向上。這四層平台,總共有三組,而在彼此交叉過程中,產生延續感,到了頂層的平台,則重覆幾何平面,但精簡層次。

06-20150329_135409

▲每一層平台的串連上,集中在中央平台區,以圓柱群由上而下做貫穿。圓柱群的排列,中心處為兩個細圓體為一組,共有六組,圍繞著中心排列;外圍則是較粗的圓柱體,共三支,同樣繞著圓心做排列。

07-20150329_135439

▲此外,線狀的支柱,以放射狀展開,做出三角交叉式的支撐,不斷重覆。

08-20150329_135332  

▲底部以三角形塊狀體做支撐,從平面上看,是一個正三角形,但側邊則以正三角倒三角做結合,形成五個面,變成鞏固的基礎。 依照路易.康規劃,「費城塔」表面將採用會反光的鋁製網格,若真是如此,光影變化應該也很動人。雖然是重覆的幾何,但擁有大自然生物元素,DNA排序結構、雲片、雪的結晶平面等等,大膽、創新、前衛、新潮,同時又能做到純粹,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呀!(美國賓州大學建築檔案中心主任暨策展人威廉.維特克先生曾在演講中表示,當時結構工程曾評估,這座塔是蓋不起來的。)

 

名稱:

路易・康(1901-1974)|費城塔計畫・賓州費城・1952-57(未建造)

 

【展覽資訊】

《建築之境:路易.康》Louis Kahn - The Power of Architecture

地點:台北市立美術館

時間:2015/03/28 - 2015/07/05

arrow
arrow

    平平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